路永遠不遠,娘子軍出發

工程施作要師傅也需要副手,六十八歲的志工張碧珠(右)推起單輪推車清運瓷磚等廢棄物,身手俐落。

從九二一到池上強震,
當年衝到第一線的資深志工髮已銀白,
二十餘年來沒有改變的是,只要災難發生,
她們總是自問:「我能做什麼?」

從九二一到池上強震,當年衝到第一線的資深志工髮已銀白,二十餘年來沒有改變的是,只要災難發生,她們總是自問:「我能做什麼?」

「吱吱吱─」屋內傳來打磚牆聲響,震耳欲聾;身材嬌小的張碧珠,把碎磁磚塊一片片疊入推車,從屋內推到屋外。慈濟修繕志工為受災戶魏老伯伯整修房子第三天了,團隊裏兩位訪視志工―張碧珠和陳秀鷹,是泥作師傅副手,也是團隊的補給尖兵。

「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,我有一股衝動想與當年九二一一樣,號召志工到花蓮救災。」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地震發生時,張碧珠四十五歲,是臺中后里、豐原、潭子地區志工組長。凌晨得知東勢地區災情嚴重,張碧珠立即打電話給東勢慈濟志工姚淑娥。姚淑娥哭泣著說:「很嚴重……」「我們等一下就進去!」張碧珠話還沒說完,那端就斷訊了。擔心東勢民眾的安危,她號召九位志工,開兩部車載物資,從后里摸黑上山,有路走到沒路,跋山涉水進入重災區。

那一場世紀震災已經過二十幾年,在○九一八池上地震的一陣大搖晃後,深陷在骨髓的夢魘又回到眼前。

十月初,中區慈濟志工團隊前往玉里修繕,髮已銀白的張碧珠把握機會,開車載著好夥伴陳秀鷹、王郁清等人直驅玉里。當男眾志工們做粗重的泥作時,她與陳秀鷹拿圓鍬剔除砂土,手腳俐落,時而備茶水、掏腰包買燒仙草或水煎包給大家補充體力,瞻前顧後地照顧團隊。

經常臺灣、中國大陸兩地跑,在汶川大地震後關懷四川當地志工的陳秀鷹,隨時打包、隨時上陣做慈濟事,從九二一地震以來,早已是她的日常。

有豐富訪視經驗的她是全職志工,不但用心做,也用心說,哪裏有需要,就有她的身影。有人問,又不是泥水師傅、也不是專業人員,去玉里能做什麼?但陳秀鷹深知,玉里志工人數少,很多地方都需人力,除了膚慰鄉親驚惶的心,她與張碧珠也當副手,拿圓鍬、提鏟子、推著推車載運砂土,一點也不輸男眾。陳秀鷹同時身兼攝影、整理簡報,讓慈濟歷史不留白。

九月十八日地震瞬間的大搖晃,讓遠在西部的每一個人,都擔心是否「九二一」又回來了。染疫隔離結束後,仍在家休養的王郁清打開電視一看,花東災情嚴重,玉里路段部分鐵路軌道受損、交通中斷,人們受到驚嚇,聚集在東里火車站,憂心等著接駁車輛。

玉里慈濟志工忙著採買點心、飲水等物資,又要將一些學生安排在家裏住宿。王郁清問自己:「我能做些什麼?」她知道應該挺身而進。

九二一地震後,王郁清投入賑災訪視、蓋大愛屋、義賣、希望工程鋪連鎖磚等工作,帶領志工在南投、霧峰與臺中間奔波,甚至假日家人也很難見到她的身影。

池上地震,受損的地方大都是鄉間房舍,很多人不知道這一次地震的嚴重性。王郁清從大愛臺報導中看到熟悉的靜思精舍師父,在現場領眾膚慰和入戶訪視,她趕緊聯繫師父:「不管您們在哪裏,我都可以!」

震後第三天,王郁清與陳秀鷹即抵達玉里投入訪視,十月初修繕工作啟動後,她們再度來到玉里,王郁清承擔繁雜的後勤行政事務。將近半個月時間,經驗豐富的她,覺得有任務就做,沒有「困難」二字。三位歷經九二一地震的好夥伴深知,時間不等人,人生沒法把握生命長度,但能把握住深度的時候,就要趕緊在當下付出!